舞陽,因在舞水之陽而得名。清代翰林院編修任應烈云:“舞,宛郡之嚴邑……橫亙于汝潁河洛之沖,凡秀靈磅礴之余氣,三郡所不能獨當者,舞實匯之。”這里,南有舞水流清,藕池漁蓑,北有澧岸煙樹,沙河夜泊,奇景佳趣,美不勝收。
舞陽,夏禹時即得名。春秋戰國時期,全境先后分屬楚、韓、魏等國。秦置舞陽縣。行政區劃,歷朝各代屢經改易。1947年舞陽解放,屬豫陜鄂行政區底七專區。次年6月,改屬豫西行政區第二專區。1949年2月,改屬許昌專區。1973年12月,析出三里河以南的棗林、武功、尹集、楊莊、尚店、八臺6個公社,置省轄舞陽工區(今平頂山市舞鋼區)。1982年2月屬漯河市。
舞陽,歷史悠久,古文化源遠流長。早在8000年前,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,勤勞耕作,創造了璀璨輝煌的文化。境內的賈湖文化遺址有許多震驚世界的重大發現:出土的骨笛已具備七音節結構,可以吹奏完整的樂曲,它把人類音樂史向前推進了3000年,是目前世界上最早賈湖骨笛的樂器;出土的甲骨契刻符號比安陽殷墟甲骨文早四千年,比素稱世界最早的古埃及紙草文字還早一千多年,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雛形。